2025年解读:录取原则中的『择优录取』

择优录取,顾名思义,就是以选拔优秀为标准进行录取。在如今的素质教育的时代,“择优录取”四个字,出现得尤其频繁。打开高校的招生网,找到学校每年的《招生简章》,发现几乎所有的章程里面都会有这四个字,有的高校还不止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地使用到了“择优录取”。既然这四个字这么频繁出现在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作用的《招生简章》中,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更深入地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
“择优录取”在录取大原则中使用
翻看《招生简章》,我们会发现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组:择优录取。如
在录取大原则中,成绩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标准,成绩的高低是衡量优秀与否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高校录取首先考虑的因素,从这一点上来说各高校理解的“优”的标准基本是一致的。如《招生简章》中规定录取规则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在录取时,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首先,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按照平行志愿的规则,投档前对同一批次同一科类的考生按分数高低(含加分)进行排名,依照排名的顺序对每个考生的每个志愿逐个判断,对首先满足投档条件的志愿进行投档;学校将严格按照录取规则对投档考生进行录取。因此,平行志愿是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投档规则,而非高校的录取规则。所以,对于普通高考考生而言,“择优录取”的第一个过程其实是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执行的“择优投档”的过程。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即使相同的高考成绩,但由于考生对各科目学习掌握的程度不同,也可能导致考生的优势有所不同。正因为考生各考试科目成绩有高有低,各科目差别幅度导致了总分的高低不同,因此说某个高考成绩略高的考生必然比分数低些的考生学习好,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高校的择优除了高考成绩之外,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或单科较优秀也是高校选择优秀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如工科类的高校,在录取时既要看高考成绩,又要参考考生的数学或理综成绩,当考生的投档成绩相同时,一般优先录取数学或理综成绩较好的考生;而综合类的高校参考的科目就有所不同了,可能是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
- 上一篇:2025年京:今年高考两所考点更名地址不变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