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
当前位置:王柯高考志愿 > 志愿填报指南 >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需防范三大“心理陷阱”

2025-01-24 王柯高考志愿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常常会有三大社会心理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左右我们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选择。这三大社会心理是: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恋家心理。

从众心理

就是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就有“随大流”之说,人们习惯和喜欢攀比,决定一件事情先看别人都怎么样。这种心理或叫做心态,对填报高考志愿是非常有害的。比如,一些考生或考生家长总喜欢打听同学、别人家孩子报哪个学校、报什么专业。如此这般,就有可能动摇自己原来的想法或目标。前年我遇到一位考生家长,原本定位一所非211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专业也不错,专业录取分数也不高,完全能被顺利录取。可是,当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成绩差不多,都报211大学,于是改变主意,6个志愿院校全报了211大学,最终被广西大学调剂专业木业化工录取,后悔莫及。

侥幸心理

就是不依靠科学分析和判断,毫无根据、毫无把握去“蒙”去“碰”,幻想运气的实现。侥幸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对高考填报志愿影响较大,危害甚重。有一个实例:有位报考音乐的艺术类的考生家长,面对几所目标院校不知到底该选定哪一个?对专家的建议心存疑虑,于是干脆来了求神拜佛,“神灵”暗示填报XX学院,就绝对填报xx学院。当笔者发现后严厉制止,最终填报河北科技大学录音艺术专业被录取。这位考生文化成绩弱势而专业成绩强势,河北科技大学录音艺术专业是按专业分择优录取,XX学院则是按照文化70%专业分30%综合得分择优录取。假如听从“神灵旨意”,那么这位考生落选是无疑的。

恋家心理

就是依恋家庭、家乡不想让读书的学校离家太远。中国民众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孩子离家太远,孩子娇生惯养习惯于“依偎”在父母身旁,不忍离家太远,“孝为先”嘛!于是乎,很多考生及其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多选择省内院校,这也是造成省内院校录取分数高的一个原因。恋家心理最严重的当属北京、山东、广东等地的考生和家长。北京是首都,一线城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有很强的优越感。因此,北京考生宁愿留在北京读二本,不远到外地读一本。山东是孔孟之乡,恋家心理也比较明显,宁可选择的院校、专业差一点,也不想离开齐鲁大地。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精品文章
随机文章
最新文章
长按复制 notezhan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