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
当前位置:王柯高考志愿 > 志愿填报指南 >

2025年考试从来就没“粗心”这回事

2025-01-24 王柯高考志愿


每次考完试,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哎呀,我这题算错了,真的是太粗心了”、“我不是不会做,就是粗心”等等。

这样的对话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考试时,我们也经常会有所谓“看错题”、“审错题”、”算错题“的情况,不少人将之称为粗心大意,事实上呢?

不排除有真正的粗心大意,但如果这种”粗心大意“屡犯不爽的话,那真正的原因其实是自己本身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有关,具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熟练度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成年人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成年人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

如果平时工作和这类的计算有关系,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对于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刷题有人成绩大幅提高,有人却成效了了的原因了。

2、基本概念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3、准确度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发短信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

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 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精品文章
随机文章
最新文章
长按复制 notezhan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