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
当前位置:王柯高考志愿 > 志愿填报指南 >

2025年扬大文学院:贫困生[认定]不再[人定]

2025-01-25 王柯高考志愿

前不久,来自苏北农村的扬州大学文学院新生田春华(化名)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告诉他在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认定中,他被确定为“特别贫困等级”,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意味着,未来4年里,他将有资格申请最高等级的助学金项目。

2025年,继江苏、贵州、天津三省市上调普通高校学费标准后,全国又有11个省份再度上涨大学学费。与此同时,国家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一边是日益上涨的学费压力,一边是不断完善的资助政策。如何真正用好政策使其有效执行?如何在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体现更多的公平与透明?从2013年开始,扬州大学文学院就组织调研团队,深入近50个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和5个省市的教育及民政主管部门,通过发放调研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探究资助者、受助者和管理者三方的真实诉求。

部分非贫困生通过认定――“主动贫困”导致公平缺失总体说来,高校资助政策为“寒门学子”解了燃眉之急,认定工作也大体是公平公正的。调查显示,有88.9%的受助者对高校资助政策满意或比较满意。

然而,由于大多数资助属无偿性质,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主动要求通过认定,以及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有所改善的学生,主观意愿上不愿退出资助政策系统,这些“主动贫困”现象的出现,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资助资源,且造成了公平缺失的资助环境。调查显示,认定政策执行过程中,21.4%的政策执行者认为加盖公章的过程普遍存在人情关系。

与此相反的是,因“寒门学子”对影响人际关系的担忧、对暴露家庭情况的抵触,家庭经济困难却不申请认定或资助的现象依然存在。87.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以上情况的同学,62.0%的受助者与65.3%的政策执行者认为“对暴露个人或家庭隐私心存顾虑”。

“高校资助政策追求的效率目标与价值目标经常处于相互对立、冲突的状态,给政策正义的实现带来两难困境。”扬大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佳认为。

指标繁杂、难辨真伪、不能量化――多重原因致“认定”变“人定”

调研团团长杜冰越在调查中发现,资助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很多指标存在过于繁杂、难辨真伪、不能量化等问题,在文本指标的模糊理解和自身主观动机的影响下导致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精品文章
随机文章
最新文章
长按复制 notezhan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