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你总是考不出自己预想的高分?

有的同学总是觉得自己努力了,学的也挺好的,却难以取得自己预想的高分,其实这些同学极有可能在“努力”上存在了一个误区――用错误的“自我满足”来与努力程度画上了等号。一般“错误自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用“心理满足”代表努力程度
有的“伪学霸”在衡量自己是否“努力”的时候,参考的标准不是自己“该做多少事”,而是“能做多少事”,即心理满足了,做到不想做为止。这些同学往往缺少一个客观尺度的制约――任务目标。
于是他们学习的初衷,便成了告诉自己,或者让自己相信“我今天努力学习了”“我今天竭尽全力了”,让自己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而不是真正地按部就班投入到了有计划的学习当中,于是往往觉得自己的学习过程很充实,但其实离应该完成的任务数量,应该学习到的层次还差了很远。
比如同学A在背单词的时候,背到困倦时,便以为自己竭尽了全力,并停止了背词;而同学B在背单词的时候,每天要求自己背完2个List为止。一般而言,同学B的成果会更显著,而同学A不但背的慢,还由于用心理满足蒙蔽了事实,误以为自己很努力。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有惰性的,也是易于满足的,如果没有一个目标,或者时间表的制约,就很难维持自己初始的热情,很难完成应完成的任务。
2、只求寻找经验,不去切身实践
用“经验满足”代表努力程度
一些“伪学霸”有这样一个特点:到处咨询,到处上课,到处寻求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单词书,好的参考资料,好的老师等等,于是便以为自己“走上了提分大道。提到该怎么去做,这些同学往往是烂熟于心,但是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也就是说,这些同学始终在做一件事情:寻求经验。把寻求经验的过程误认为是努力的过程,知道的经验多了,自己也就满足了。
但是这种同学就好比知道全世界所有的水源,但是不迈出步子打水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两手空空。知道再多的好的方法,不去实践,不去制定计划完成,那么自己的能力积淀终究为零,还会很容易地自我满足,感觉自己一直在“努力”。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
- 上一篇:2025年温州大学2025年音乐类、舞蹈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