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新选科,最容易掉进哪些“坑”?

高考改革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铺开,高一的学生就要进行选科了。他们将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科中选择三科作为高考科目,其他三门只是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计入高考总分。
选科报考案例
部分省份的新高考选科即将开始,面对新高考新选科的政策,考生和家长还很无助与迷茫。
王柯建议考生不要一上来就算计分数的最大化,务必要想一下自己的大致方向,再算计分数的最大化,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选科。
目前趋势法在高考报考上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高中哪个科目学的好,大学就选择相关专业,乍看起来似乎没有不妥,但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也是一个骗局。
第一,高中某个科目学的好,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因为高中学的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只要你一般聪明和足够努力就可以学得很好;甚至因为比较喜欢某个任课老师,所以那个老师的课程学得比较好。很多女同学因为化学、生物学得好,所以在高考报考时倾向于报考与化学和生物相关的专业,比如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但是到了大学,你会发现化学生物类的专业涉及大量实验课程,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结果给学业深造和职业发展带来一系列瓶颈问题,但悔之晚矣。
第二,科目成绩不是决定专业选择的唯一依据,我们在选择专业的过程要结合考生的科类、性别、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专业选择过程中不能以单一维度为依据,也不存在整齐划一的标准和完美无缺的答案,有的只是适合与不适合之间的差别。
新高考选科要充分调研清楚!
自由选科后,传统理科减少,文科生与偏文科生实际增多,社科专业招生竞争更激烈了。但也要注意刻板印象的弊端,就是在高考报考过程中,我们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领域,根据固有的观念和经验指导高考报考,这是不可取的。
比如,不少女同学的家长会建议考生选择学习师范类专业或者护理类专业,理由是“一个女孩子,当个老师挺好的”“一个女孩子,当个护士挺好的”。这显然是不对,因为并不是所有女孩都适合从事教师或者护士职业,也不是所有女孩都只有这两种选择,这种大而化之的建议是不负责任的。
由于考生和家长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所以我们在高考报考之前要做充分的调研,了解行业、职业、企业的信息。没有充分信息支撑的决策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
“从众心理”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表现,所以才出现了“热门”以及“随大流”。跟随别人走,或许可以降低我们的外在风险,但总跟在别人后面,你很难做出大的成绩。所以,需要问一问自己,“我究竟喜欢不喜欢,我究竟适合不适合?”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