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021强基计划校测占比30%?强基计划放开限报?下届强基计划考生可放心报考!

与综合评价招生略有不同的是,强基计划将高考成绩、高校校考(综合素质测试)分别折算成了85%、15%;而且,强基计划一开始就是“王炸”,首批试点的36所高校,几乎代表了国内高校的最高水平。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在此次新高考改革浪潮中,作为衔接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的“强基计划”,正是为国家重点领域储备拔尖人才工作中,迈出的历史性一步。这也意味着,实行了四十多年的高考中几乎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指标的“独唱”时代落幕,多元录取的“合唱”选拔时代正加速启幕。
强基止于自招,始于培养
最初,自主招生的主旨是为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学生开辟一条“绿色通道”,通俗点说,自主招生要选拔的是“单项冠军”,因为对于少数具有学科特长和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无法将他们和其它多数考生进行有效区分,所以自主招生政策应运而生。
但从长期实践效果来看,涉及学科过于宽泛、重点分散、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主招生政策过度着眼于“招生”,部分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虽然获得了高额的降分,但缺乏后续培养,导致一些原本具有突出学科特长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时显得“后劲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而新推出的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跳出“单纯招生政策”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战略对人才的需要,联动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个环节,同时选拔和培养的对象也从原自招的“单项冠军”变为“全能选手”,真正实现了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的重大创新探索,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同时,推行强基计划的重要意义还不仅局限于此。
从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可以看出,强基计划政策制定初衷为:立足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将评价选拔体系系统性重塑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破除“五唯”评价机制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紧密结合,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方向和目标。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