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别因为所谓难易而功利选科 影响未来大学学业

2014年高考新政推行以来,在首批试点的上海市和浙江省,高中教育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其间针对“学生功利化报考科目”、“物理遇冷”等问题,通过新政中各种细则,以及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进行了解决。今年,高考新政全面推开。对于众多学生来说,都面临着如何决定自己选考科目的问题。
我们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生不论报考专业是什么,仍然要根据未来选择的心仪专业来选择考试科目。因为,选考科目会极大地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业状况,尤其是物理、化学更是如此。对众多考生来说,必须在决定选考科目时,结合自己未来的专业选择,理性思考,而不能为了一时的所谓“难易”而放弃物理或者化学的选考。
物理、化学为何易被弃选
物理、化学学习不仅要深入理解抽象概念和规律,而且需将学过的概念与规律联系起来、在认知结构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图
作为第三批试点的广东省、江苏省和重庆市等八省市于2019年4月不约而同地提出了“3+1+2”新高考方案,“3”是指必考的语、数、外,“1”是指在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中选一门,以满分100分的原始分计入总分,“2”则是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门作为考生参加高考考试科目。
最终录取时,按照选考物理、历史分开计划、分开划线。但是,不论方案如何,物理和化学,都是很容易让考生放弃的科目。因为在高中六或七门选考科目中,物理和化学是最难学的科目,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抽象概念占比高,导致难以被理解。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物理和化学科目中的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两类。对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具体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学习难度较小,而抽象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学习难度往往较大。物理中抽象概念占比最高,化学中的抽象概念占比也非常高,初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抽象概念占比分别为82.1%、53%和31.7%。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物理很难学、化学较难学、生物相对比较好学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是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前后关联度较高,一旦掉队难以追赶。
经过数百年发展,物理和化学有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逻辑性强。中学物理和化学科目同样如此,前后的逻辑关联性较强,前面学过的概念和规律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如果物理和化学科目前面的知识没学好,对后面的学习影响较大。
如果一个学生有几节课的内容听不懂,课后也没有及时补救,后面想跟上老师的节奏就比较困难,时间拖得越长,积累的问题就越多,再想追赶,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与物理和化学相比,生物和其他科目的知识点多而杂,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略弱,学生一段时间掉队,后面还有可能再赶上。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