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志愿填报[雷区],不注意会惹大麻烦!

分,分,分,考生的命根,分数线就是学生的生命线,高考录取排序中一分一档的事实,印证了正确理解与准确掌握往年每所院校的录取分数,是合理选择、科学填报的重要基石。在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与家长不了解使用分数线的技巧与方法,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就分论分,依分数选院校,挑专业,忽视了分数线背后 隐藏的雷区与盲区,结果高分低报或低分高报或高分落榜,让孩子十二年的苦读换来的分数付之东流。
雷区1:
轻视招生“大小年”,不能随机应变
什么是招生“大小年”
在高校招生中,每年都有一些招生院校由于报考人数不稳定造成一年报考人数多、另一年报考人数少的情况,致使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也出现较大起伏,有高有低。这种情况被俗称为“大小年”现象。
“大年”是指某高校或某专业在当年的报考人特别多,录取分数线跟着水涨船高,明显高于前一年;而“小年”恰恰相反,由于报考人数相对前一年减少的比较多,录取分数线也明显低于上一年。因为前一年某高校或某专业的录取分数比较高,应届考生会担心自己的分数达不到录取线而不敢报考,转而选择其他高校或其他专业报考,从而导致当年报考人数减少,录取分数线降低。而下一届的考生看到这一年录取分数低,又会集中来报考,录取分数线自然又会被拉高,以此周而复始。
化解对策
比较科学的方法是针对高校近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参考使用院校连续三年录取的平均分,可以有效地避免志愿扎堆的情况。
雷区2:
只参考最低分数线,误踩地雷全不知
参考最低分数线有哪些不妥?
原因一,专业录取办法暗藏陷阱。
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录取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段的学生。如果你参考往年高校录取分数时看的是最低分,则很可能被落选。因为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 后一名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学校的最低(冷门)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是很大的,有时两者相差的分数至少在几十分甚至达到上百分以上!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
- 上一篇:2025年志愿填报14种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