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霸和学渣的区别不是天赋和努力,而是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导读:很多家长也在后台私信咨询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问题,选科高报君也在反复强调:在关注选科策略的同时,千万别忘记学习提分的重要性。今天我们继续来说一说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看看能否对家长和考生们有些帮助。
我知道,很多人对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
在他们看来,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然后考前翻翻书,最后考试九十多,就是天赋高,认真听课挑灯夜战,结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面对同样的问题,一看秒懂就是天赋高,苦思冥想也一头雾水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天赋完全是基因决定,生而有之,不可逾越,永久保留的。天赋低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天赋是勤奋的功率。
总而言之,很多人的学习观就是:“成绩=天赋×努力;天赋=成绩÷努力;努力=成绩÷天赋”,这套简单的公式,真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学习观。
1、学习本身是自带加速度的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天赋”,应该叫“伪天赋”才对。
那些让“学神”们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成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这两者的作用是如此广泛,如此隐蔽,以至于渗透到了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出来就是一种“天赋”的错觉。
【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仅仅、考虑天赋与习惯时的权重对比】
学习习惯有多重要?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幼年缺乏管教,“放弃枯燥的事物而寻求娱乐”的经验更多,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让他习惯于从中获得快感,适应了高刺激的事物。
一个学习习惯好的人,可能被教育得好一些,从小适应了枯燥的钢琴舞蹈书法绘画,于是追逐刺激的经验更少,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更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并且,随之而来的好成绩正向激励了这种亲和枯燥的习惯。
于是,同样是刷书遇到枯燥的章节,前者在低刺激的环境中,更倾向于走神,花了两小时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走走停停,勉强推完了这个坎;而后者更倾向于专注下去,二十分钟就能推完。并且两人的印象深度天差地别。
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早期,生活在一个节奏缓慢的教育环境中,更多地体会了拖延学习来开小差的快感,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使其习惯于拖延。而习惯好的人可能相反,在每一次立即行动后,获得了巨大的奖赏。
于是,这种正向刺激的积累使其养成了毫不拖延的习惯;于是,同样是上课讲到稍微艰难的点,前者更倾向于打算拖到课后再消化,然后开起了小差,后者则更倾向于直接正面应对,当下解决问题。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