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
当前位置:王柯高考志愿 > 高考志愿指导 >

2025年我亲历的综合评价面试①:唯读书可以变其气质

2024-10-07 王柯高考志愿

关于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具体差异,网上都有很详细的介绍。自招综评君下面所谈的,只是自己的简单理解。

从对象来说,目前看来,前者是面向全国的,后者是面向当地的。

从流程上说,前者是高考后、成绩公布之前,分别参加报考学校的笔试和面试,这种笔试和面试都有极强的灵活性,绝然不同于纯粹的应试,考验的都是平时的积累;后者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进行的面试,因而综合评价的成绩构成也更为复杂。

而就信息对称的角度而言,前者是经历了材料申报和学校笔试的筛选之后,面试时面试官完全看考生在现场的反应与应变;后者是面试官在现场可以根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和创新实践提出针对性问题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面试环节的细节而论,前者是科学素养、学校特色(以敝校而论为例就是经管潜质)、综合能力等多个维度展开,每一层次面试官独立考察,一对一面试;后者是三个面试官同在面试现场对学生提问。

当然,两者都有一套完整的多轮随机抽签制度――面试官与教室之间随机匹配、面试官与面试官之间随机匹配、考生与教室之间随机匹配、考生与题目之间随机匹配,以此确保人才选拔过程的机会平等。

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就人文社科类的综合素养而言,这种准备是长期的,绝非一朝一夕临阵磨枪所能对付。高考成绩仍然十分重要,但在此之外,高校对学生的“合法的”选择权也在扩大。自主招生也好,综合评价招生也好,就是在现有招生录取制度下,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两种补充性的途径,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渠道,发现一些学校所需要的、具备特殊潜质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发现过程,一是通过看材料筛选,更具决定性的是面试过程的交谈。

自主招生面试中,我所参与的是综合能力这一关的面试。每个人有十分钟的面试时间,我基本上是多听少说。考生进来后首先根据自己所抽到的题目,作简单的回答。我针对不同问题和考生的现场表现,再发起针对性的追问。在我所面试的14个考生中,有两三位我认为属于优秀,五六位属于良好,其他表现一般。这种差异主要是平时的准备,而人文社科素养一定不可能是短期“打快拳”能够提高的。

考生们抽到的题目非常灵活,看似案例导入,实则在根本上涉及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文、经济与伦理等范畴之间的内在张力,涉及到经济学的性质与功能、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等很多方面。尽管题目是开放式的,但很多考生的回答还是给人一种比较表面化的层次上。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精品文章
随机文章
最新文章
长按复制 notezhan 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