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选科因素分析及决策方法的第一层次:个人因素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高考选科因素做了系统分析,对选科决策做作了方法指导。选科因素分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客观因素三个层次,自身学科兴趣、自身学科优势、自身专业倾向、学校学科优势、学校师资条件、学校整体安排、可选专业广度、整体考生层次、学科能力要求九个维度利用详实有效的数据分析了选科中所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以及在具体选科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通过简洁有效的选科决策平衡单,帮助考生理性做好新高考选科抉择。
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采用选科模式,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这样的现实环境之下,如何科学、理性地做好选科成为每一个高中生必须面对的问题。选科高报君将从影响选科的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客观因素三个层次进行分析,通过简洁有效的生涯决策平衡单,帮助考生理性做好新高考选科抉择。
选科高报君将分成三个层次来展开阐述,请家长朋友关注这个系列的三篇文章。
第一层次: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指在选科时个人层面需考虑到的因素,分自身学科兴趣、自身学科优势、自身专业倾向三个维度。个人因素是因每个个体不同而产生的,是选科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自身学科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真正的学科兴趣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而不断发展的、一种相对稳定持久且与该学科有关的动机取向、个人倾向或个人偏好,它与知识、价值观及积极感情相联。一般来说,同学在正式选科前需要对所谓的学科兴趣做甄别。比如某个同学在初中对化学并不感兴趣,进入高中后的化学老师上课特别幽默,该同学是因为喜欢这个化学老师而慢慢对这门化学感兴趣。如果选科之后,这位化学老师不再教该同学,而他仍能继续对化学感兴趣,这才是真正的学科兴趣。
自身学科优势
学科优势是指在历次测评中某个同学在所花精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某门学科排名相比于其它学科相对较好的情况,那么我们称这位同学在该学科上具有学科优势。这里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学科优势是根据学科排名判定的,而非卷面分数。比如:历次考试的历史成绩比物理成绩高,这并不可以简单认为历史要比物理有优势。其次要注意必须是在所花精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比如某个同学的地理老师恰好是他的班主任,而且这位班主任在地理学科上抓得也特别紧,对学生要求很高,作业布置相对较多,且要求第一时间上交。这位同学在地理学科上花远超其它学科的时间,此时地理学科的历次排名是所有学科中排名最高。此时我们就不能简单将地理认作是优势学科。因为选科之后的可变因素较多,这位班主任未必会继续教他,而他也未必愿意再花那么多的时间用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地理学科未必能保持原有优势地位。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