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选科指导:高中选科必须参考的7大因素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高考改革的序幕,此次改革扩大了学生的考试选择权、学科选择权。随着高考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考选科成为争议很大的话题!不过想要了解选科怎么选,怎样对孩子最好,我们还要心平气和地了解一下高考改革、学科特点和孩子实际。
01 影响学生选科因素有哪些
1、缺乏生涯教育基础,功利主义倾向。
调查发现,在选科时,当学业兴趣与学科特长或专业要求科目出现矛盾时,如选考物理有近九成的专业可以选择,那么,很多学生出于现实要求会被迫选择物理。仅是因为选择多,而没有考虑自身发展。
2、学习状态/兴趣能力不明,迷茫焦虑。
面对新高考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选科问题,虽然有部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科目,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知该如何选择,究其原因是各科比较平均,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从而难做抉择。
02 新高考两种选科模式下的分析
在新高考改革以后,我国目前主要的选科模式有“3+3"选科模式和“3+1+2”选科模式。“3+3"选科即语数外,加上物化生史地政六选三;“3+1+2”选科即三科语数外,加上物理历史中选一科,再加上化生地政四选二。
第一种可以抛弃物理,而第二种物理和历史是选择性必选。
客观上,二者看似都可以完全混搭,但是实际上专业的理科性质与文科性质是不可忽视的内在规律,不可不看。
沪浙两地先是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如果经过试验效果好,就会全面铺开,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暴露出各种问题,所以3+1+2出现了。以前大量学生不选物理,这样会影响学生质量,所以改物理为选择性必选。也就是说,理科生不管怎么选,他的理科性不可打破,文科生的文科性不可打破。
03 家长和考生如何才能做到科学选科
新高考改革后,把原本高三才考虑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考生只要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认知(通过生涯测评等方式),并且综合考虑下面七大因素,就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
一、参考学科基础进行选科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选择优势学科,其意义不言而喻。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
分数。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排名。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也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排名不应局限于班级或学校排名,最好能够参考全市(区)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进行判断。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