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选科因素分析及决策方法的第二层次:学校因素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高考选科因素做了系统分析,对选科决策做作了方法指导。选科因素分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客观因素三个层次,自身学科兴趣、自身学科优势、自身专业倾向、学校学科优势、学校师资条件、学校整体安排、可选专业广度、整体考生层次、学科能力要求九个维度利用详实有效的数据分析了选科中所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以及在具体选科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通过简洁有效的选科决策平衡单,帮助考生理性做好新高考选科抉择。
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采用选科模式,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这样的现实环境之下,如何科学、理性地做好选科成为每一个高中生必须面对的问题。选科高报君将从影响选科的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客观因素三个层次进行分析,通过简洁有效的生涯决策平衡单,帮助考生理性做好新高考选科抉择。
选科高报君将分成三个层次来展开阐述,请家长朋友关注这个系列的三篇文章。
第二层次: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是选科时从学校层面需考虑到的因素,分学校学科优势、学校师资条件和学校具体安排三个维度。学校因素是因每个学校的具体条件不同而产生的,是选科中很重要的因素。
学校学科优势
不同的学校因为师资情况、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的不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优势学科。在差不多的情况下,学校的优势学科是一个重要参考,但是也不要盲目迷信学校的优势学科。首先,学校的优势学科未必是自己的优势学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次,学校的优势学科往往选科人数会较多,这样有可能会出现优势学科任课老师的教学任务过重,直接影响到优势学科教学质量的情况。
学校师资条件
由于传统高考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理科班一般要多于文科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采用选科,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的人数数量大幅增加。再加上物理、化学选考科目竞争激烈,相比选择政治、历史、地理则更容易赋高分,造成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的人数进一步增多。因此进入新高考后,很多学校会出现师资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常见的是政治、历史、地理老师出现结构性紧缺。在面临具体选科时,在相同情况下,因优先考虑学校师资相对充分的学科。不要带有既然别人能选,我也非得选这种赌气心理。
学校具体安排
在新高考实施的摸索阶段,由于受到场地制约、师资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备、师生观念跟不上、管理体制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学校未必实施全走班。会出现诸如“套餐式”“定2走1”等有一定局限性质的选科形式。当出现想选的组合学校并没有提供时,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有可能调整个别科目,符合学校的整体教学安排。当然通过评估,最后没有打算更改,那就要主动和学校教务部门协商,进行单独走班上课,申请在排课表时尽量不和其它科目冲突。学校一般都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选科需求,但当出现和学校的整体安排有冲突时,也得有自主学习的思想准备。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