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从“选科”到选拔,基础学科人才这样突围!

“新高考改革给物理人才带来一定冲击,加上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学生知识储备及基础较之前更为薄弱,普遍出现大学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受阻等问题。”此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向李克强总理说出了他的担忧。
总理当时表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正确的导向,做好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
从高考选科到高校选拔,基础学科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图源:视觉中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3月6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要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也要拿出勇气和智慧,敢于担责,创新基础学科人才选拔方式。“不能因为遇到挫折或听到非议,就不敢创新。”
选科:家长和高校都要做好引导
在部分试点“新高考”的省市,学生对选考科目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在六门或者七门科目中任意选择三门,不再受到“理科”“文科”的限制。由于物理难度高,竞争又激烈,在高考综合改革之初,曾在部分地区出现过“弃物理”的现象。
在周洪宇看来,不要让孩子过早放弃基础科目的学习,需要家长进行正确引导。
如何选择科目组合来实现孩子在高考中胜出的目标,家长可能会有自己的考量。有些选择,难免带有博弈色彩。周洪宇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在选科上,不要太急功近利,也别只盯着眼前高考这一步。“要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也要考虑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
听到大学校长的担忧,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直言,其实做好引导,也需要大学担起责任。高校要明确自己的人才需求,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选考科目要求。他坦言,有时候,大学担心,提的要求多,报考的人少了,会影响录取分数线,于是干脆不提要求。
此前,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指导高校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优化选考科目要求。唐江澎说,高校要敢于提要求,不能随意放水。
选拔:要敢于开辟另一条通道
不仅是要提要求,高校还应主动作为,和中学做好衔接。
周洪宇强调,我们需要对基础学科有热情、能投入的学生,这种培养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
他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在北京、上海等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高校已经和当地知名中学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高中生可以到大学或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参与课题,到大学的课堂选修课程。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