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强基计划 VS 综合评价招生,谁才是未来的王者?

1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同时明确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如果仔细看新高考改革的排头兵上海,你会发现自主招生已经连续多年下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算是一种自然死亡。而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比例则连年上升,从最早的只占30%左右高考招生名额,到现在复旦、交大最高都达到了90%+。
因此,教育部近日官宣取消自主招生而实施强基计划并不让人意外。真正有趣的问题是:强基计划VS综合评价录取,高校会拥抱谁?哪一种录取方式会占大头,哪一种会占小头甚至逐渐式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仅部分名校获得了强基计划试点的资格,而且其中多数学校还没有运行过综合评价录取,所以三月底这一波真正的看点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两所上海名校已经迈过了综评录取五个年头,综评招生占高考比例高达90%,春江水暖鸭先知,假如他们拿出很大招生比例去拥抱强基计划,就说明非常看好;反之加入他们只拿一个非常低的名额给到强基计划,既有可能是出于谨慎,要先做个试验看看社会反馈,也有可能就是代表着不看好。
有两个参考数字在这里值得作为对比。第一个是1-2%,这是复旦交大之前残存的自主招生名额;第二个是30%,这即是复旦交大最初试点综评录取时给出的招生名额,也是上海后续其他跟进的高校广泛采用的一个比例。强基计划能否在两年内在复旦交大高考招生比例中超过30%,是一个重要观察点。
强基计划针对拔尖学生,但这拔尖的程度和自招比、和综评比谁更尖呢?我的看法是,自招主要是竞赛类学生,绝对是最尖。综评相比之下已经扩大了人才筛选标准,比如上海目前大约前10%-15%的考生有机会参加近10所上海高校的综评面试。从强基计划的定位看,似乎不太可能超过10%,但应该会大于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