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强基计划,将来好就业吗?

2020年起自主招生取消,在36所一流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这就像引爆了一枚核弹,在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和家长圈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
强基计划,吸收了自主招生的经验但又不是自主招生的简单升级,借鉴了上海、浙江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又不是综合评价的翻版,既有传承更有突破。
如何理解“强基计划”,决定着怎么用好这项政策。但从文件出台后家长们的讨论来看,多数人在担忧强基计划的未来就业情况。那么强基计划未来就业到底会怎么样呢?我们今天来详细解读下。
1、独特培养造就抢手人才
强基计划的魅力和亮点在于,录取后有目的性的专门培养模式和未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就业机会。即招生是为了培养,培养是为了使用。
根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特别规定了“培养模式”的要求,提出“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因此,获得强基计划试点的高校必然会根据该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比如文件提出的下列方案:
1)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这就是很多高校的实验班啊)
2)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这不就是有深造想法的同学在本科阶段努力争取的吗)
3)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有没有北大清华等通识教育试点的影子?)
4)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有机会接触尖端领域的研究项目不是很多有科学家梦想的学子梦寐以求的么)
以往的自主招生并没有限定专业,也没有入校后的培养计划。很多考生只是将此作为进入高校的敲门砖,入校后再转专业,而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