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听“过来人”分享报考经验

2021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无数学子在卸下考试重担后也将面临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选择――志愿填报。面对形形色色的院校与专业,如何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优解”,并在考研或者就业中得到最大助力,我们邀请了7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踏入职场的“90后”和“00后”分享志愿填报经验,一起听听他们的建议。
张同学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学生
把兴趣当成第一决定因素,如果对某专业有强烈的兴趣偏好,哪怕家长不是特别支持也一定要坚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参考学科评估等级选择此专业最好的院校。反之,尽可能多去了解有哪些专业以及专业学的是什么,在对学科学习知识不了解的前提下通过与学长学姐沟通的方式确定所要报考专业。此外,在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但是比较清楚自己不想学什么的时候,可以列清单排除自己不想学的专业,此时就能筛选出几个比较倾向选择的专业,最后在自己成绩的基础上考虑院校和专业。
杨同学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学生
高考完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根据自己的分数反复权衡,或者按照自己与家人认同的某个标准选择,但进入大学之后就会发现,在某个专业真正点亮自己内心所热爱的,和完全不接受甚至抗拒某个专业的都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其实都处于中间状态:有时候觉得自己的专业还不错,但有时候听到了某些言论,就觉得这个专业不行。对于刚入大学甚至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以及刚刚高考完的同学们来说,想要客观地看待这些言论并不受它们左右,实际上很困难,所以专业选择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标尺,用这把标尺来衡量,同时去收集信息,之后再做选择。
安同学 墨尔本大学
传播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高考之后,选择专业一定要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同时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进入大学学习后,如果有留学打算,不仅需要提前准备英语学习,而且还要在本科期间提高绩点,加强自己申请学校时的竞争力,给自己更多选择。此外,还应根据实际需要筹备雅思或托福考试,并尽可能获得高分,这样在选择国外高校专业时才能给自己留有更多权衡空间。
温同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世界史专业在读研究生
高考志愿填报之前与家长提前商议,在家长支持的前提下,着重考虑心仪的专业和城市;倘若与家长意见产生冲突,可与家长协调沟通,选择较为合适的学校。同时,志愿填报也要遵循合理选择和量分而行两个原则。倘若在大学期间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可尝试着在大一结束前申请转换专业;如若大学即将毕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跨专业考研,无需担心自己因为跨专业、跨院校或跨地区感到忧虑,因为大多院校和导师更加看重真才实学。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