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震惊!那群拼命考上985的“大学废物”,开始慌了!

豆瓣上有一个特别的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简介很有意思:985five(废物)大学,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
这个2020年5月10日创建的小组,至今已有7万余组员,成员在不断增多,里面的帖子平均以半分钟的速度更新,帖子里成员们分享自己的“失败故事”、讨论咨询学业工作,形成了一种抱团取暖的默契。
和“985废物引进计划”一起火的还有一个新词,叫“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大多来自小乡镇或四线小城市,凭借超凡脱俗的学习能力成功迈进坐落在大城市的名校。
除了学习成绩经常第一名,“小镇做题家”还有很多“第一”,他们通常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来名校读书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甚至是第一次坐高铁。
也是在他们朝思暮想的大学里,“做题家”们遭遇了学习之外的挑战。
▲ 图片源自five组网友
“小镇做题家”们是最能吃苦的一群人,再艰苦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都能完成。
唯一不适应的,可能是名校生活。
大城市的繁荣景象第一次打开了“小镇做题家”们的眼界,这种繁华的冲击力,让他们逐渐发现,自己与那些一直生活在这儿的同学们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些学霸不仅很会做题,还能在音乐、街舞、建模上多维度地全面发展;
他们不理解,LiveHouse里,那些闹哄哄的歌曲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
他们感到震撼,用ipad做听课笔记原来这么方便;
他们才发现,除了不限量的书本和习题集,原来生活里还有这么多新鲜有趣的事儿,同样的24小时居然可以这么精彩。
虽然这些都是学业之外、无关紧要的体验,却让“小镇做题家”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见识、才能方面的短缺,他们当中许多人会因此变得不自信,在大学社团活动中也不会特别活跃。
“做题得高分就能赢”的规则失灵了,苦读十几年考上名校的“做题家”们忽然发现,自己可能“一无所有”。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著名数字,即在中国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占总人口数约在4%。因此,当在一个自称“985废物”的群组里看到7万余成员,难免令人吃惊。也许有人浑水摸鱼进去,不过其引起的庞大群体的共鸣也不容忽视。
成员们自嘲“小镇做题家”,意即从小镇出来,凭着优秀的做题能力拥有了令人艳羡的名校学子身份,进入社会却混得并不如期待的“失败者”。如果说“失败”有参照物的话,并不是指社会的平均水平,更多来自与名校毕业生身份的落差。
曾经的天才孩子,如今感觉“变成父母累赘”
赵大海(以下均为化名)是武汉一所985名校的毕业生,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
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助你成功率提升90%!
学员评价








推荐阅读: